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张健 客观审视“校热企冷”

作者:职研所转载     发布时间:2018-11-01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张健│客观审视“校热企冷”

张健 职业教育新思维






“校热企冷”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的一种伤痛和心病,令人耿耿于怀,而又恨无施救之策。造成这一尴尬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困惑或迷误有关,破解这一迷误,须客观审视、正确归因、理性澄明“校热企冷”的价值和真相。


一、澄明“校热企冷”价值。2017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法》,旨在从法规层面给予有效“助攻”。两个文件的频密出台,形成了职业教育领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策“组合拳”,表明了国家希望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寻求创新、突破、提速的决心和意志。在这个意义上,破解“校热企冷”是落实国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大政方针的需要。此其一。其二,破解“校热企冷”是深化产教融合必须迈过的“坎”。“校热企冷”是羁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根绳索、一道“坎”。这个问题不解决,合作的瓶颈就无法突破,“两张皮”的问题就无从化解,即便是“融合”都难以实现,更遑论深度融合了。第三,破解“校热企冷”是职教办学合规律、保质量、出特色的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长期践行的根本发展方向。但却因“校热企冷”而遂行不顺、效果不佳,职业教育办学的质量、特色无法保证。正如《意见》所评述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可见只有破解“校热企冷”,合作才能突破,特色才能彰显,质量才能保证,绩效才能实现。


二、审视“校热企冷”归因。“校热企冷”实际上是人们对校企合作双方合作意愿、态度包括效果的一种概括归因。这一归因试图借助“热冷”比照,揭示合作绩效不佳的原由在于“企冷”。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归因理论是推定事物因果关系的社会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美国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将归因的线索指向三个点,即行为者、客观刺激物、所处的情境和关系。从行为者角度看,校企合作是双主体合作,企业因“企冷”而取咎担责,学校却因“校热”而撇清干系,这不符合归因理论的“共变原则”。为什么学校的热不能化解企业的冷或唤起企业的热,人们不是常说:“投桃报李”、“敬尺回丈”吗?这就令人怀疑学校是否真热、热的程度和是否热到了点子上?是为不苟同一。二从“客观刺激物”看,企业是遵循市场规律运作,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赢利赚钱是它所追求的生存的法则。如果缺乏这个刺激物或刺激的力度不够,就失去了让企业“热”的理由。现实是在合作实践中,一些企业的成本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政策文件的利益补偿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兑现落实,我们能责怪“企冷”吗?第三,从“所处的情境和关系”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和落实,使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事,与企业何干?参与职业教育总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之惑,又何必非要去“耕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还有整个社会大环境对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不友好的,甚至是歧视冷漠的,焉能唤醒、激活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所以简单地将合作绩效不佳的原因归结为“企冷”,是片面错误的归因。


三、还原“校热企冷”真相。归结起来,导致“校热企冷”真相应该是学校是表热实冷,政府是言热行冷,社会是内热外冷。1、学校表热实冷学校为了因应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或为了应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考核不得不热。但大都是被动应对和跟进的“表热”。其二,学校对企业所需要和看重的内涵层面的东西,却始终做得不到位、不出彩,无法令人满意。比如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大多数始终难以达到合作企业期望和要求,这是“实冷”。2、政府言热行冷。政府的热是热在口头上或文件中,出台了很多相关的“通知”、“意见”、“办法”等,但践行落实上,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或“口惠而实不至”,大打折扣。还有“始热终冷”。文件一出来,大轰大嗡、宣传劲爆,时间一长,顶到“天花板”、碰上“硬骨头”,就又流于稀松,归于冷寂,打回原形。这是典型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写照。3、社会内热外冷。内热指参与合作的学校和企业的“圈内”热,而“圈外”的社会“冷”。外冷的大环境,必然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下拉力、后坐力,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生消极影响,“企冷”局面的改观显然难以乐观。综合上述,才是“企冷”的真因。


但更具颠覆效应的还不仅此,教育部职教中心所杨进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成果中一项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调研表明:在被调研的766家企业问卷中选择“非常愿意”的企业426家,占比55.6%,选择“比较愿意”的199家,占比26%,两相加合,愿意参与合作的企业比例高达81.6%。而选择“不太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1.4%和0.4%。可以说这一调研结果,直接打脸长期以来关于“企业是剃头挑子一头冷,合作意愿不足”的观点。在这个意义上,直接给企业贴上不愿合作“企冷”的标签,只能是一种误判或外在强加的“伪命题”。究其本质,企业所不看好的,只是毫无实益和效用无效合作,如果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互惠、共赢,或带来资源、美誉、效益等,他一定会热情拥抱的。


我们认为,只有当政府、学校、社会这些造成“企冷”缘由都得到矫治和克服,校才能真热,企才能不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开创出崭新的局面。我们期待着!











作者简介:张健(1955—),男,山东郯城人,yl7703永利官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