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学风:学思相资 知行相须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29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它是学校倡扬、并悉心培育而养成的一种学习氛围,是指师生在学习问题上表现出的思想态度、精神风貌和行为表现。学风的效用在于:学风的规定对学生学习具有规范作用。学风的要求对学生学习具有增效作用。学风的践行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指引作用。学风的凝练的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使之成为全体师生一致践行的一种学习标准和要求,一种行动准则和规范。为此,我们提练出了“学思相资、知行相须”的学风。

学思相资。“学思相资”的观点源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想,明清之际哲学家、教育家王夫之引申发挥了这一思想,明确提出了“学思相资”的观点。他认为,“学则不恃己之聪明,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乃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功也。”又说:“学非有碍于思,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思之困则学必勤。”“学思相资”,即学与思相互依凭,相资以功,不可偏废。

知行相须。“知行相须”是宋代朱熹的话。原话“知行常相须”,须,朱熹没有解释,词典的几个义项也不完全切用。但朱熹对知行关系有所论述,可以参照。“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明代主张知行合一的王守仁也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又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我国传统的知行观在知行关系上强调知先行后,先知后行。朱熹则试图颠覆矫正这一固化的逻辑关系,提出了“知行相须”的关系论,即知与行同步并重,依存互动,相随相伴。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学思相资、知行相须”所包孕的学与思相互依凭、知与行同步并重的学风意涵,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学习特性和逻辑规范,有以下几重价值内涵。

1、学思知行四要素全与学习密切相关,符合学风的应然规定。学习、思考、认知、行动这四个要素,都是与职业教育学习密不可分、必不可少的。其“相资”和“相须”关系的厘定,也与职业教育的学习实践的要求并行不悖、吻合无间,将其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学风,是选择准确、凝练有度的。

2、将“思”纳入学风之中,弥补了“致思”目标的缺失。致思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却被忽略了。人们往往只提致能、致知,很少有人提致思,这是非常错误的。职业教育作为“能力本位”教育,可以淡化致知,但绝对不能忽略致思。因为无论何种实践操作、制作技艺,其背后都离不开思维或思考的支撑,手脑任何时候都分离不得。否则,人就成了机器人、工具人。所以把“思”摆上位置,纳入学风之中予以弘扬,是一种特色和创新。也是一种迟早要回归的人才培养目标。

3、知与行相须并重,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先知后行,重知轻行的知行观是学科教育的理论基础。它虽然也讲“行”,但“行”是点缀性的、印证性的,并未获得真正的地位和重视,还是非实践性和去职业化的。而“知行相须”观,则把认知与行动、理论和实践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二者的同步并重、伴生互动,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为职业教育的“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等学习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4、汲取传统教育文化精髓,铸就高品位学风。“学思相资、知行相须”,扎根传统文化的沃土,承载厚重的历史延传,被凝练和定格为yl7703永利官网学风,它是有“根”的和文化品位的。这样的学风即使放在最顶级的大学也不辱没他的档次。但它又决不是失去职教本色、盲目追高求深的东西,而是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符合职教规律的东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