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苏滁高新区ASM先进半导体封装材料项目车间生产线。 计成军 摄
凤阳瞩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全神贯注忙生产。徐 浩 摄
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项目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空调。卢志永 摄
全椒县襄河镇南屏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 沈 果 摄
位于中新苏滁高新区的滁州外国语学校。 卢志永 摄
定远县七里塘乡渔光互补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李晓村 摄
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2022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0亿元,增长5.5%,总量安徽省第三;滁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亿元,总量安徽省第三……
这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场景:企业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火力全开”赶订单;项目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设忙……
这是一幅幅幸福盎然的景象:老旧小区改造让家园旧貌换新颜;产业扶贫让村民搭上致富“快车”……
勇立潮头争一流,皖东大地展新颜。在产业蓬勃发展中、在城市沧桑变化里,无处不见滁州人民一往无前、敢闯敢试的魄力勇气,遍地皆是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精彩画卷。
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2022年,全市上下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经济发展大跨越、改革开放大突破、城乡建设大变化、民生福祉大提升,经济运行连续四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年度总评全省第一,暖民心行动满意度全省第一,实现了“满堂红”,取得了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好业绩,在奋进新征程中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强力“双招双引”,聚力“多链协同”,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创优“亭满意”营商环境,以产业集聚夯实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7月13日,天合光能滁州储能项目正式开工;9月21日,亿晶光电10GW型高效TOPCon电池项目落户全椒;11月28日,安徽九洲工业有限公司一号窑炉正式投产……2022年,多个百亿级光伏项目相继落户投产,仅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就有16个光伏制造项目落地,总投资达1017亿元。
目前,滁州致力于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已建立硅片、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等日趋完整的产业链,2022年产值可突破800亿元,2023年将超千亿元,占安徽省半壁江山。
光伏产业的腾飞是全市上下强力“双招双引”,聚力“多链协同”,推升做实八大主导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的生动缩影。
滁州有哪些优势?企业为什么选择滁州?“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滁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勇争先的强烈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了全市上下在招商引资上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领略到了滁州‘亭满意’营商服务品牌的独特魅力。”2022年12月1日,在旭合科技10GW超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一期项目开工现场,企业方代表的一席话,道出了滁州产业发展的“流量密码”。
2022年,滁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主抓手,有力推进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全力打造一流“亭满意”营商环境。疫情防控期间坚持线下招与云上引相结合,“五个不断”的做法获得了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和推广,营商环境评议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打出了招商引资新攻势,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目前,包括光伏项目在内的百亿元项目已经实现县域全覆盖。
数据显示,2022年,滁州市新签约亿元项目478个、新开工480个、新竣工310个、新投产320个。参加安徽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383个,总投资25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1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三、第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招商引资,也要招才引智。在结束不久的2022年“智汇滁州·会客虹桥”揭榜挂帅人才活动上,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直接点出“人才优势是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并向海内外广大英才发出了诚挚邀请。2022年,全市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2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2名、大学生1.6万名。新培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数居安徽省第二,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现在的滁州,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集聚、城市能级提升,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扩大开放要空间。全市上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闯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加速融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安徽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和“东大门”,近年来,滁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启动建设为突破口,在开放中寻求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12月9日,在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捷泰二期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18条生产线正分批次逐步投产,12月底前将实现全部投产,项目一期、二期整体达产后,明年可实现产值接近250亿元。12月20日,在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投资百亿元的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为滁州智能家电产业按下加速键……一年多来,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内,项目建设天天有进展、月月有变化,功能区上下按照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加快推动两个片区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奋力推动滁州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明确要求,以“争”的劲头、“拼”的精神、“创”的勇气大抓招商、大建项目、大兴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
发展一盘棋,融合一家亲。2022年起,宁滁结对合作帮扶的“触角”已经从“市与市”延伸到更基层。11月12日上午,南京市和滁州市共同在明光举行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集中揭牌仪式,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正式揭牌亮相,两市合作取得新的突破。揭牌仪式上还进行了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项目集中签约。共有6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了高端锂电材料、光伏、汽车配件、大型钢结构件生产制造等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
一体化的红利还体现在实打实的民生获得感中。无论是在交通、教育还是医疗、生态等方面,滁州融入的脚步越来越快,市民享受的便利越来越多。
扩大开放中,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化改革上,我们当仁不让、大胆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争创了一批试点,新增10项国家级、11项省级改革试点;打造了一批亮点,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明光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南谯区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安徽改革信息》刊载;探索了一批经验,市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林长制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座谈交流现场会在全椒召开。天长市深化农村改革、明光市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定远县推深做实“田长制”改革等一批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唯改革者进,唯开放者兴。站在新起点新征程,滁州将继续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打造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开放发展新高地。
一切为了人民,心系民生福祉。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里服务太周到了,菜香味美,干净卫生,吃得很舒心……”日前,南谯区腰铺镇梅铺社区养老服务站食堂里饭菜飘香,69岁的盛如秀老人和一群老伙伴们笑容满面地说。自2022年9月份升级营业以来,该站已服务居民近600人次。
得益于“10项暖民心工程”之一的老年助餐服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养老服务。目前,老年助餐服务已经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超额完成了省定任务。滁州市暖民心行动满意度居安徽省第一。
2022年滁城实施重点项目280个,完成投资220亿元;1.9平方公里城市更新示范片区建设全面展开;104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涉及房屋总建筑面积81.4万平方米,惠及8489户……群众“盼的事”就是党委政府要“干的事”。许继伟在调研重点项目建设、督导检查文明创建工作、接待信访群众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树牢为民理念办实事、惠民生、暖民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年来,滁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各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走在安徽省前列。
走在滁城大街小巷,处处是焕然一新、绿意盎然的文明图景。漫步田间地头,满目是民富产业旺、沃野绘新景的美丽画卷。
大米深加工公司内机器轰鸣,一袋袋大米从这里奔向千家万户的餐桌;投资超过10亿元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正在紧张生产;新签约入驻的食品项目正在建设中……在凤阳县小岗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定,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全面进步。
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0.5万亩、居安徽省第一位;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12元、增速8.1%、居安徽省第一位;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25%以上……2022年,滁州市坚持“抓小岗促全市”,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有力促进了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争先创优开新局,潮涌皖东满眼春。站在建市30周年的新起点,滁州广大干部群众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滁州提出的“走在前列、争创一流”要求,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不忘初心担使命、勇毅前行再出发,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