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师资队伍  党建园地  规章制度  学术交流  下载专区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通知公告 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交流>>正文
夏永林:讲课竞赛中“问题意识”的一以贯之原则
2020-08-03 10:44 马院 

在前面的一篇推文章,我针对讲课竞赛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意识”缺失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见<问题、问题,还是问题!>)现在一些教师在竞赛教学设计中慢慢已经渗透有问题意识了,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导入、课程讲授、教学活动和课程小结等方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展示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够将“问题意识”渗透至整个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多数青年教师在此问题上处理的不够理想,直接表现为在整个教学展示过程中,要么因缺乏问题而平淡;要么是因为问题的不连贯性或者不能够一以贯之地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而使教学过程片段化,即各是各的部分。今天在这里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有了“问题意识”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逻辑不连贯的情况进行分析交流(这种情况的直接表现是:导课中是为了问题而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学过程中包括互动的问题与导课提出的问题没有关系、课程的总结不能够回应前面的问题)

什么是讲课竞赛(包括教学本身)中问题意识的一以贯之呢?

顾名思义,讲课本身要有明确的传达意图和教育目的,就像写文章一样,最最忌讳的是重复、描述别人说过的、平铺直叙的表达,使读者无法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真实目的与意图一样,一节好的课程要做到吸引人,除了靠讲授者等一些表达方面的优势和特长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能够引人入胜、自觉地跟着讲授者的思路走并深陷其中。记得小的时候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听广播是我们那个年代孩子们最难以忘怀的记忆:单田芳的《隋唐演义》《三侠五义》、刘兰芳《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田连元《水浒传》等大师的评书作品以及让人们一集接着一集的长篇小说连播(比如《李自成》),为什么那么的吸引着听众、让人们不间断的跟着广播走,靠的就是设定悬念来吸引人。教学虽与表演不可同日而言,但是个中的道理还是可以借鉴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渗透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体现的问题意识。一门课程、一节课程还是一段课程,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基本的前提与保障就是要有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规划,而规划的核心就是目的与目标。教学活动不等同于报告、演讲之处就在于它的规划与设计的完整性,形成一个“闭环”,而教学目标则是这个环的“起点”和“终点”,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课程教学,都不应当是随心所欲的、漫无目的的,至少应当围绕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而展开,尤其是“素质目标”中的价值塑造与价值引导,正是当前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这种问题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什么教”的问题,它决定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现在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会写、甚至就不写“教案”,仅凭一本教材、短期内拼成的PPT、甚至直接拿别人的PPT就开讲了。这种不研究教材、不研究教学内容、不研究教学方法、不研究教学对象的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这种判断不是凭空推测,在大规模的各类讲课竞赛的展示中,作为被推荐出来的“佼佼者”在教学基本功上的表现,进一步证明了要提高教学质量,绝不是靠短期的演练突击成功的,而是要从从何写教案练起。因为只有真正开始写教案,才会体会到为什么要确立教学目标、怎样围绕着“问题意识”来确立教学目的和目标,真正知道自己要干啥!

第二,教学内容体现的目标意识。教学目标及其问题意识应当是一门课程、一节课程还是一段课程的核心与灵魂,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学的“骨架与肌肉”,它支撑着课程教学之所以为教学活动,缺乏教学内容的教学是空洞而无聊的。且看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随口若悬河,但都属于东拉西扯、甚至是无聊的聊天,当时热闹过后学生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掌握做一名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的途径和载体。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根据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对于课堂教学的质的规定和要求而定的,尽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不能只传授知识而不育人”,这是当下课程思政的最原生态的要求。当然,切忌在专业课教学中为了思政而思政,随意改变了课程的属性,将专业课程思政化,而且始终存在着“育人”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目标本身不够清晰、教学教学理念含糊和问题意识缺乏所致。有问题相当竖起了明确的“靶子”,没有“靶子”何来“命中”呢?因此,讲什么是受为什么讲制约和支配,也是对为什么讲的最好的支撑。教学内容的问题意识主要来自于教师对于课程、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消化,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学生内心真正的困惑与痛点、才能从现实当中去提炼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体现的问题意识。明确了为什么讲和讲什么的问题之后,整个教学设计比较突出的就是“怎么讲”的问题。其实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体现着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教有良法无定法”,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方法。通过教学设计,就是要寻找到用教学内容打通教学对象的认知障碍、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当然,这一实现过程是要受到任课教师在承担课程之前的是否受过科班的训练、是否有过教学的经历及经验、授课者个人对于教学的理解与悟性、是否团队与同伴的提携与帮助以及授课者对于教学的热爱与否和投入的多少等条件有关。这也就是同样作为教师,在教学导入中是否有效与教学内容衔接、教学内容讲授中是否做到话语的有效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互动话题的设置、在教学总结与小结中能够准确的概括归纳讲授内容并回应导入引出的问题时,人与人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的原因所在。教学活动既是聪明人从事的职业,同时也是有心人从事的职业。说其是“聪明人”的职业是因为教学是艺术、需要有悟性去感知;说其是“有心人”的职业是因为虽未经过专业训练、虽没有经验的积累,只要肯学习肯投入并热爱教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与积累,也一定会走上理想的职业之路的。因此,教学设计中体现的问题意识是需要经历教学实践来逐步摸索的。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我们的年轻教师虽不输在知识上但会输在教学的经验上,输在了对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教育能力和得心应手上。

好的课程就体现在课程教学中是从问题导入开始、经过破题及有针对性的对所提问题的讲解、回答了或者引导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在课程小结或结束之前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点题回应,使一节课充满了引发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小儿科的一问一答)和引人入胜的逻辑,这才是大学课堂所应该具有的状态。好教师还有一个优秀的特质就是它不仅能够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设置问题、提问问题而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所以,在大学的课堂上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任课教师的要求那是非常之高的。好教师不仅能写,更要能讲,讲不出来的、讲的别人不喜欢听的教师怎么也算不上是好老师吧?同时,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从事教师职业不应当把吃饭与生存作为自己的最高的追求,能够受到学生喜欢、能够得到社会尊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才应当是一名教师的理想。作者:夏永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yl7703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0550-3854715  地址:滁州市丰乐大道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