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师资队伍  党建园地  规章制度  学术交流  下载专区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通知公告 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交流>>正文
张学新:学习的“队形”乱了,开学后教学如何破局?
2020-04-11 10:07 马院 

 

随着抗疫形势的逐渐明朗化,各级各类学校将很快迎来开学。然而,长达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开学后有可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其中一个就是两极分化。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从头开始教,学会的学生无事可做,也完不成进度;继续教,没学会的听不懂,上课发呆。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对分课堂的教学探索和经验出发,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做法。

转变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今天的现代教育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一个教师带一个班的学生,本质是工业生产模式在教育上的复制品。但工业讲究标准化,产品只需要被加工,学生不是产品,个体需要把教师传递的知识,依据学生情况和能力进行加工。所以,教实际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共性的讲授,一个是个体的辅导,前者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核心,后者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核心。后来,我们有了分层教学,把学生分类进行教学,在共性教授中更具辅导性。但无论如何,一名教师的时间有限,班级越大,共性讲授与个体辅导的冲突也愈大。要打破这个症结,可以借鉴传统道家文化。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为而不争”,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有所作为,但不能抗逆规律,勉强行事。具体而言,如果教师只提供共性讲授。那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谁来满足?答案只能是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另一方面,教育是要培养能力,即通过激发学生的潜力,让能力在学生身上成长起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就该转向帮助学生量力而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向自主学习,才能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教学。

从关键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大家都熟悉,但落地到具体的实施,目前教育界对其仍有许多误读。真正的自主学习需要满足三个标准,爱学习、会反思和能自控。以自助餐做类比,这三个标准就是:想吃饭;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能评价吃得好不好;能控制自己不乱吃。

那么,怎样让学生更爱学习?人有求知欲或好奇心,当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展示自我价值,促成自我实现,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就能引发热爱和快乐。因此,如果课堂上有充分互动交流或自我展示空间,就能为学生带来快乐,极大的激发其学习的动机。

怎样让学生会反思?

通常,教师会带着学生做一部分学习活动,剩下的给学生做。比如,教师会讲解课文,然后让学生课后熟记课文。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反思能力,因为学习活动不全是学生自主的。学生学的好,可能是教师讲解的结果。理想情况下,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样最终的评价就能反映学生本人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开展一个学习活动,并适当记录,结束后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并形成评价。比如,教师讲授完毕,布置习题,学生完成作业之后,要做反思,做深入的思考,要发现学习过程中和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提出问题、聚焦疑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标示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对此,我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反思方法,叫“亮考帮”——“亮闪闪”,什么地方我最有收获;“考考你”,什么地方我学会了,我可以过来考考你。这里的“学会”我不但能解决这个问题,还能拿出来考别人;“帮帮我”就是我还不太明白,你能不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这种不受他人影响的纯粹判断,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学生的判断是否正确不重要,但没有这个判断,也就没有后面与其它学生和教师判断比较的过程,学生也无从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而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逐渐领悟如何自我评价,反思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如何让学生更能自控?

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的科学。按照控制论,控制的核心是设定目标,实施行动,检测并判断行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偏差,进而调整行动,使得行为结果趋向目标。培养自控力,需要引导学生先为自己设定目标。比如,今晚要完成数学作业,要完成几道题目,到时间时,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达到目标,自己给自己一个反馈信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作业的学生,能与同伴教学,会得到同伴的赞许,没有完成的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讨论,在与同伴的比较过程中,自然会受到同伴压力。同伴认可会对学生自控行为的成功提供正向激励,同伴压力会对学生自控行为的失败提供一个纠偏信号。

培养自控力的前提,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承担成功或失败对应的结果。像反思能力的培养一样,也要容忍学生犯错误,控制不住自己。自控是在成功的自控一次次增加,失败的自控一次次减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控的核心是责任感,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自控是极其宝贵的品质,培养难度很大,但一旦培养出来,价值也很大。综合起来,自主的核心是自我把控,要让学生自己发动、执行、评价和调整学习行为,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能与他人对比,修正、提升自己。只有当学生无法处理的时候,教师才介入帮助。学生自主,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全权掌控。没有实践自我掌控的机会,就不能学会如何自我掌控。

学校教师还需重新设计教学支持

学生离开我们能够自己学习,是每个教师的期望。事实上,培养自主性还需要构建新模式,循序渐进。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实现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教学流程拆解为四个核心元素,也叫四元教学,供广大教师参考:

1. 教师精讲: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讲授,但讲授是精讲,与传统讲述非常不同,其主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铺垫,开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过度。

2. 独立学习:教师精讲后,需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去理解、体会、感悟和思考。

学习任务有梯度性,适应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学生独立学习后,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作业等进行反思、评价,总结收获,发现疑难。

3. 同伴讨论:学生与同伴展开小组讨论,分享收获,提出困惑,互相帮助,彼此辅导。每个小组一般3到4人,分组按1 :2: 1的原则,好学生可以同两个中等生对话,两个中等生可以互相对话,两个中等生都可以与后进生对话,好学生可以不直接同后进生对话。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后进生可以聆听并学习。当对话的双方差距不太大的时候,更有可能对双方都有益。稍高的一方不觉得自己在尽义务,稍低的一方也不会感到受羞辱。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并得到回应,在深度交流中满足彼此的个性化需求。教师不参与小组讨论,只是巡回聆听,了解学情。

4. 教师答疑:经历了同伴讨论的互相答疑、指正、凝练共性问题后,学生基于他人的反馈,判断自己的自我评价是否正确,同时也帮助别的学生判断他们的自我评价是否正确。最后才提给老师。小组讨论会凝练出学生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这样,老师回答的就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了,最后由教师面向全班统一解答。答疑后,教师可以对重要内容进行评价,对整体学习进行总结。梳理一下,四元教学很有意思的是师生分工:讲授阶段,是面对全班的,答疑阶段也是面对全部的,都是共性教学,教师只做共性教学。独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作业是自己的作业,反思是你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也是学生个人的事。同伴讨论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学生群体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是在解决高度个性化的问题。个性有交集,发现大家都有这个问题的时候,个性问题就上升为共性问题。共性问题进入第4个阶段,由教师统一解答。当师生进行了这样的分工后,共性与个性之间的矛盾就被破解了。需要注意的是,四元教学的流程顺序不能更改,非常严格。有关对分课堂的更多资料和教法在网络上公开,此处不再赘述。当有了这样规范的教学标准之后,就可以做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做好的事情,那就是评价教学到底好与不好。过去我们所做的评教指标大多没有捕捉教学效果的主体部分,究其根本,是因为指标主要反映教师“教”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的行为。换言之,我们没有构建一个针对“学”的评价体系。这一次开展线上教学,让我们回归到一个朴素的常识:教学评价的关键不是评价教师的行为,而是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教的核心是评学。作者张学新,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首创者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yl7703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0550-3854715  地址:滁州市丰乐大道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