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43课:米芾洗墨示清白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2-11-14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虽与宋神宗皇帝有着特殊的情谊关联,但却不善利用关系为己谋私利,他在地方任职结束时,特地将自己笔端残墨置于池水洗尽,以示“来清去白”,留下了米芾洗墨的美谈,这举动是一种对自身操守廉洁的宣誓,是一种对世人和继任者的示范,洗墨举动虽小,象征意义重大。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又称米襄阳米南宫。他是北宋时著名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从七、八岁时师从襄阳书家罗让开始学习书法。其母亲阎氏曾带着十几岁的他来到京都汴梁侍奉过英宗高皇后,并当过宋神宗的乳母。故宋神宗继位后不忘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后转地方任职,宋徽宗时诏为书画学博士。米芾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米芾的书法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他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米芾洗墨的故事是这样的。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米芾任职涟水军使。在这个岗位他暗下决心,“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元符二年离任时,他对家眷立下规矩:“凡涟地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临行时,自己特将笔端残墨置于池水洗尽,以此举动昭告社会,以示“来清去白”。

虽然不取百姓之物,是在皇帝面前,米芾却毫不客气。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讨论书法,召米芾进宫书写一张大屏,并指御案上的砚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这方宝砚,写完之后,捧着砚对皇帝说这方砚经他污染后,不能再给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砚赐给他。徽宗只好答应。米芾高兴地抱着砚,手足舞蹈地跳了起来,然后跑出宫中,弄得满身是墨。徽宗对蔡京说:“癫名不虚传也。”这就是米芾装癫索砚的故事。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平时素有“癫”名有关。有一次宋徽宗赵佶问米芾,当世书法写得好的几个人水平怎么样?米芾直言不讳,一一点评当世名家的缺点,说蔡京的字不得“笔法”,他的弟弟蔡卞虽得“笔法”,但字里行间没有韵致,而书坛前辈蔡襄的书法逆锋过多,属于“勒字”,黄庭坚的字又动作太多,属于“描字”,苏轼的字侧锋过多,是一种“画字”。徽宗皇帝再问,爱卿书法如何呢?米芾自豪地说了四个字:“臣书刷字”!可见米芾性格率真,言语间毫不知婉转。

癫与直的性格让米芾官场失意,却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苏东坡赞其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米芾自道:"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王子曰:宋代有离职时洗净墨汁以表清白的米芾,后来又出现官烛不照私室的林孝泽,他们这种廉洁自律的觉悟和行动,着实令人敬佩。无论是案头的一支蜡烛,还是笔头的数滴墨汁,他们能够做到如此公私分明,无论是对后继官员的示范作用还是对社会的垂范作用都是有益的,这对如今干部作风建设也是很好的示例。